时间:2024/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西藏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有一种随处可见的天蓝色野花——邦锦梅朵,她们在烈日下含苞、在劲风中绽放、在冰雪中蓄积生命力,王印秀就像那邦锦梅朵一样,扎根高原公路建设工地十几年,坚守工程一线,历练、成长为西藏天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顺路桥”)唯一的女性工程项目负责人。

置心一处,臻于至善

岁的王印秀,长期在青藏高原工地上风吹日晒,脸颊上微微泛着两朵“高原红”,透着干练开朗。她如今是天顺路桥“嘉黎县措多乡经波朗村至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公路改建工程项目”主持工作的项目副经理。

她是青海互助县人,早年受在青藏铁路公司工作的父亲影响,她和弟弟都从事了交通工作,大学学工程造价专业的她,年应聘到西藏天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山南琼结至措美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做了内业资料员。也许是出生、生活在青藏高原,她对西藏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具有“天然”的适应力,从此在西藏扎下了根。

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员,是非常枯燥的工种,从开工到交工,每天的任务就是详细记录所有建设环节的进展数据。那一页页数据,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如果有缺漏、错误,积累到项目结束,将影响到工程质量评价、交工进度、工程款结算,甚至影响工程审计工作,因而要求资料员必须耐心、细心,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王印秀从参加工作伊始,就养成了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岗的习惯。她格外珍惜人生中参加的第一个公路工程项目,为了尽快学习、熟练掌握工作要领,每天早早起来做准备工作,对外业同事们的工作内容用心了解,晚上大家收工回驻地后交流的信息,她也会留心倾听、随时请教,不漏掉任何重要数据来源,确保当天记录的所有资料准确无误。

由于她所做的内业资料和外业进度完全一致,山南的工程项目交工和回收工程款非常顺利,得到项目领导的赞许,随后力荐她到天顺路桥在日喀则实施的中尼公路60道班至吉隆县城公路改建工程(以下简称吉隆项目)继续担任内业资料员。

吉隆项目未正式开建时,内业资料便没有工作量,但王印秀依然早起晚睡,每天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主动帮其他同事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待到开工时,她已和外业技术人员打成一片。由于和大家沟通协调十分到位,内业资料工作也开展得很顺利。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全面掌握每天工程建设进展,王印秀用本子将了解到的每一个复杂细节随时记录下来,再反复与内业资料数据详细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在她的心目中,内业资料已不仅是枯燥的数据,而是能够完整体现工程建设所有内容和进度的“数据库”。

王印秀出色的工作能力逐渐得到了天顺路桥领导的肯定,也使她有机会到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工程项目上历练。年年底,公司安排她赴西藏波密扎木至墨脱县城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部帮助整理完善内业资料。她原本以为十天半个月即可完成,没想到在墨脱一干就是好几年。这项工程由于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实施中人员变更大等原因,导致许多内业资料缺失或存在误差。

刚到墨脱项目时,待整理的内业资料堆积如山,占满整整一间办公室,她和另一位同事每天坐在地上,一页一页地核对缺漏或错误的数据,再通过查找施工日志补齐、更正,他俩日夜忙碌了两个月才将全部资料整理完。接着,她又进入到工程收尾阶段庞杂的资料归档、计量结算、配合审计等各项工作中,直到竣工验收结束,在墨脱整整驻扎了近五年时间。

在墨脱项目上的几年,她沉浸在工程数据和资料的海洋里,对内业资料终将体现工程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为她日后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印秀在内业资料员的岗位上一做就是十几年,她坚守本业、潜心一处,把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内业资料做细、做精、做出了心得。

在后来的项目中,她进入合约部开始跑工地,把通过内业资料分析得到的对工程的认知在工地上进行了实实在在的验证,对项目管理的所有流程和核心关键逐渐了然于胸。

承担重任,完善自我

很少有女性能够长期坚守在高原工地上,而王印秀却先后在山南、日喀则、林芝、拉萨的一个又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驻地上长期工作,她那对高原艰苦环境的耐受力,对枯燥工作的执着度,从重复劳动里能够总结出工程管理之道的学习能力,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由于王印秀在多个项目上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并且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锻炼出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天顺路桥公司便将她安排到“嘉黎县措多乡经波朗村至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担任副经理。

她的新岗位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海拔近米的工地上。基于多年跟进项目的经验,她在开工伊始就同业主、监理、建设方进行详细沟通,尤其是把资料管理工作前置。她特意将项目部的工程部设置在一个大办公室,把技术员和资料员安排在一起办公,使内外业人员方便沟通,并手把手地对新上岗的年轻人悉心传授多年的工作心得。

自从带上团队,她每天比过去起得更早了,一天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车辆派到哪个位置?每个工点派出哪些技术人员?要去当地协调解决哪些难题……所有的事项都要安排到位。她对细节管理特别重视,这也是作为女性管理者的优势,在严格要求和精细管理中,她还有意识地从这支年轻的项目管理团队中培养出了几位可以分担重担的“左膀右臂”,使繁杂的工程项目推进得井井有条。

实施工程项目内靠管理、外靠协调。在西藏的农牧区施工,需要协调的外部事项特别多,哪头有问题都必须随时解决,高原上的施工季节相对较短,工期不能耽误。

今年4月,她所在的项目刚获批一个非常关键的料场,但涉及占地问题,必须尽快做好农牧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她便带领项目部人员主动为百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安装牧场围栏、修牛圈、建便桥便道、为困难户送粮油等,合情合理地帮老百姓办实事、“送温暖”,得到了当地群众对公路建设的大力支持,工程如期推进。

初次作为项目负责人,王印秀的工作便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她说:“是公路工程塑造了我,每次在工地上解决完一个难题,都能让我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幸福感。”

无论是作为内业资料员,还是担任项目负责人,王印秀对自己性格或工作中的不足始终保持积极自省、补齐短板的自觉性,不断完善自我,这是她能从最基层的岗位上成长、成熟起来的最大内因。

情系高原,工地为家

王印秀是一位五岁孩子的母亲,她在林芝一个保通工程建设项目上坚持工作到孕期八个多月才回西宁家中,产后刚刚两个月,又因工作需要回到了西藏的工作岗位上,孩子一直是由老家的父母照顾。

刚回到工地那段时间,她心疼孩子,每天把乳汁挤出来放在冰箱里冻硬,一周两次发快递到西宁,让老人化开给孩子吃,但两个月后老人不让寄了,因为出入西藏的物流时间相对长,怕隔天的乳汁长期给孩子吃不利于健康,她只能忍痛给四个月大的孩子断了奶。

“我的妈妈在手机里。”如今,她的孩子每天都通过手机视频和妈妈见面,王印秀的丈夫还远在非洲工作,她和家人日常所有的联系只能靠通电话或视频,每年全家团聚的时间只有春节前后的两个月左右。

王印秀远离亲人长期在高原上工作,早就习惯了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孤寂单调的工地生活。十几年来,无论在阿里、日喀则等海拔四五千米的高海拔工地上,还是在林芝墨脱那种几十天阴雨不断的大山里,王印秀都不觉得特别苦,因为高度专注的工作状态令她忽略了许多外部感受。

“我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西藏,我非常喜欢在工地上工作,西藏交通大发展给了我成长的机会,我也在工地上找到了事业和人生的归属感。”从20多岁到40岁,她人生的黄金年华全部奉献给西藏的公路建设事业。

如今的王印秀,果敢、开朗、自信,她的人生轨迹,印证着海明威的一句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lixzx.com/jlxtq/28399.html

------分隔线----------------------------